多層次公民意識與公民參與計畫(20170602)


陳順孝:要有重疊的事件,跨界對話,串連三個子計畫
從2007年搶救樂生運動開始,出現網路上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注
出發點是覺得大眾媒體不友善

網路直播、懶人包、社區媒體、法律白話文、沃草監督國會
蔡博方:考慮積極公民、公民新聞,調查有多少人接觸網路上的公民媒體
考慮傳播資料庫的題目

楊立行:直接研究特定主題粉專的分佈,例如同志運動
陳順孝:懶人包研究呈現多元面向。社群監控、社群聆聽?正面或反面的貼文?找出網路公民運動的意見領袖。領袖不清楚。透過粉專的搜尋,可以看出意見領袖以及多元面向
蔡博方:如何拆出多元面向,是一個問題。語意分析與系統分析的對話。
楊立行:語意分析仍然不容易做到

李錦旭:整合型計畫:如何擴大公民參與?走出同溫層?如何產生運動領袖?
陳順孝:可以詢問為什麼會參與?質性研究應該觀察參與的過程。烏坵人發動抗議。認識台江可能非常草根,但是可以探討如何擴散。Hyperlink 日本共同社 47 News,
蔡博方:小眾研究,公民意識的發展由低到高,「地方」公民的題目,公民是普遍價值,還是地方社群?社群主義或是自由主義?責任或是權利?都是驅動公民的力量?行動研究與質性研究?路徑的選擇點?應該挖掘沒有發生的歷史
數位時代,數位人類學或是數位素養。積極公民。數位民族誌。
陳順孝:網路邊界是模糊的,組織不見得成長,但是有可能力量成長
蔡博方:電子媒體可能提高公民意識但不見得刺激行動。
公民新聞資料庫(公庫)、報導者。對第四權的不滿刺激新媒體的出現。

積極公民:發問卷找出哪些人參加過公民媒體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搞定 Mac, Windows 上面 LaTeX 中文字型

Mac 的遠端連線與雲端硬碟

Mac的統計軟體